咨询热线 17051360550

古琴怎样才能学得好?

发布时间:2021-05-31 16:43:43

    一条,多练,练到基本功过关,曲子烂熟于心;
    第二条,多想,曲意如何表现,线条如何处理;
    第三条,多听,借鉴老师的处理,借鉴大家的处理,融会贯通
    看你想学古琴干啥了。我有一朋友,学古琴就为了配汉服。。我是真的。。各种吐槽她。嗯。。因为什么呢?
    因为,古琴代表了一种形象——风流名士,文人骚客。这类人自带豁达的bgm,感觉随时乘风而去的半仙形象。弹琴的时候,那种气质哦。。不是随便摆摆就有的。为什么?因为弹古琴,必学其精神。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器,被赋予了多重精神和内涵。儒家以琴修身,道家以琴养性,占据中国三分之二的两大文化首领,各种推崇古琴,使得“琴”成为四艺之首。又因为浪漫不羁的文人们,更喜欢寄情山水,不愿意被世俗牵绊,于是古琴里多了一种于自然合二为一的情绪。所以,摆动作真的跟古琴精神格格不入。。
    画人画皮难画骨,学琴也一样。技巧很容易,但是表达内涵很困难。韵味,是所有民族乐器演奏的追求。什么时候你弹的曲子,可以感动自己,就算是弹好了。。
    第零步端正心态接受不同的流派
    冷门爱好小圈子总有一些奇怪的风气和鄙视链
    比如以前爱穿传统服饰,总有人来说你姿势不对、制式不对、配的包包不对、妆容不对、鞋子不对……有名的一个有钱美少女晒自己穿着棉花糖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照片,被喷炫富,不符合传统礼仪;我的好朋友另一个有名的美少女,经常出vlog和美图,被逼得在wb求饶:求求你们理解一下我真的没办法做到一天一套图衣服不重样,每件衣服都得我自己花钱买啊……
    后来我很喜欢的其中几位都退圈保平安,喜欢传统服饰就自己穿着玩儿,很少晒图了。
    我始终觉得很可惜。
    后来又喜欢了古琴,在朋友的介绍下,选择了目前比较有名气的师门下学习。
   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,发了弹琴的照片,总有那么几个练过几年琴的「前辈」来指指点点:你的中指太直了……你的谱子版本不对……你的琴音色……你的……
    总之所有细枝末节都可以拉帮结派,排除异己。
    我觉得古琴分这么多派系,每个派系发力方法、入弦角度、处理乐曲的强弱缓急都有不同,这才造成了琴曲可以千人千面、各自抒意的效果。伯牙子期能在琴曲里传递高山流水,听懂的人才是难觅的知音,就因为这种艺术本来就并非整齐划一的进行曲。
    龚一老师说的学习方法是:跟着自己老师学好基础,练好了之后,再加上各自的艺术感悟。第一步找个好老师,好好跟着这一派的老师练好基础。
    任何古琴相关的论坛上,最火的话题都是「如何自学古琴」。
    音乐素养高到一定程度,未尝不可自学,但初学者得遇好老师把左右手基础指法的重点给教会了,在你每次上课的时候把你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姿势给纠正了,路才走得长。
    我一个好朋友,走的是自然主义弹琴流派(乱起的名字),他开蒙是吴钊先生,但许多指法没学完就出国读书了。回国之后觉得吴钊先生太严格又换了另外的老师,这时候就没从基础指法开始学,而是直接上大曲子。他有很多指法是自己看视频看书摸索的,比如抹,一般是右手悬空,仅以食指45°入弦,而他抹的时候中指抵在上一根弦上。这样做,在食指小肌群没有控制的当时很省力,不用练习就能抹出扎实的声音,但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曲子里,因为多动用了一根手指,动作变复杂了,节奏就会受影响,甚至出现中指靠着的弦会因为接触而停止震动,失去余韵的情况。
    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些小小的细节,一首韵律型的曲子就是被这些小细节定义的。
    第二步用脑子练不是只用手
    学新指法和新曲子的时候,注意一件事:弹对,比弹多重要。一天只练十次,十次都对,比一天练一百次,对十次,效果要好很多。
    这么做有两层好处:
    许多指法是会磨伤手指的,比如跪指。
    因为,当你练新指法的时候,手指的相应部位没有茧子,再加上许多琴友的入门琴手感并不好,练100次之后极为容易磨破,只要破皮,就意味着3-7天不能练习,得不偿失。
    其次就是,古琴到后来也是一种靠肌肉记忆的乐器,到乐曲中间一紧张的时候,人是不能思考的,每个指法的发力都是靠肌肉记忆。练90次错的会加强错误的肌肉记忆,不会没关系,弹错了就很难改了。
    学跪指的时候,老师经常提醒我,要牢牢记住触弦位置和角度,每练一次都检查一下位置对不对,不要回家去练了一周,好不容易磨出来了茧子,哎哟,发现茧子位置跑偏了,下周还得重新磨……得不偿失。
    所以练琴之前最好集中注意力,每一次练习都要尽量到位。静不下来就干脆别练。
    第三步尽量每天都摸一摸琴
    再忙的时候,也尽量每一天都抽几分钟摸一下琴。
    古琴是出名的「难学,易忘,不中听」
    久了不弹,有的曲子想要捡起来会很困难(比如《鸥鹭忘机》这种句子重复但细节变化很多的曲子)。我有时候出差,没办法带琴,就听着老八张自己空气弹琴,回忆指法,琢磨强弱和节奏。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。
    还有一点就是,一周不练,茧子就回容易掉:)然后你就需要重新磨茧子了……
    做到这几步,基本上也能在业余同琴龄的人里面弹得不错了。基本功扎实,记谱流畅。
    如果要有下一步的精进,就需要从大自然、历史、文学、美术等各方面的领域去增加阅历和感悟了。这个我也没有什么心得,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。
    ①找一个好老师,听他/她的话。
    ②不要只学古琴,去学音乐吧。
    ③听音乐也不要只听民乐啦。
    ④不要只学音乐,也要好好做人,好好学习。
    (以上。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)
    分享我整理的成公亮先生的琴课笔记。
    关于如何弹好古琴的论述,从古至今,多如繁星。
    让我们暂时去掉形式、文化、哲学等这些附加在古琴身上的外衣,纯粹把琴学好,弹成音乐,弹成艺术品吧。
    前言P3-4
    弹琴的时候,要把这张琴最好的音色、音量发挥出来,因为弹琴要表现的是音乐,而不是表现减字谱。
    演奏动作与出来的音是一对因果关系,“什么样的动作就出来什么样的声音和音乐”。
    我常常强调音乐要以句的感觉来弹奏,而不是以一拍一拍的那种感觉和概念。这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,最后音乐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:如果一拍一拍卡着拍子弹,音乐会感觉很呆板;但是如果有乐句的概念,就会有一种音乐的语句。
    个人笔记:有人言琴曲就像戏剧,一曲只有一个终点,又有人言就像一篇文章,断句并非结束。这些概念,直至某日聆听张子谦先生的《龙翔操》、吴景略先生的《墨子悲丝》方有所感触。弹琴就像布局,每一步都要瞻前顾后,至此练到顺畅,才有可能做到气息顺畅,好曲贵在磨炼。关于跟着节拍器练琴的问题曾请教过师友,古琴曲如有节奏整齐的,初期练琴可用以辅助,但不可依赖。
    第一课P7-15
    如果轸池太光滑,就放点松香末来增加摩擦力,松香增加的摩擦力是很大的;也可以用另外一个办法,就是粉笔灰,粉笔灰最好,摩擦力不大也不小。
    在我看来,一张新琴最重要的是好弹,不“抗指”,声音差不多就行。
    琴声音的好坏,与琴弦有很大的关系,所以琴弦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    乐器的声音不好,外表再好看也没什么意思。最重要还是音色要好,音乐要耐听、不空。琴的声音是追求润,而不是大。
    个人笔记:有个看似矛盾的地方,到底怎么选琴?对于学习来说,新琴确实以好弹为标准,而声音好的古琴往往会掩盖你弹奏技艺上的缺陷,这样对于提升学习来说,如弹奏的声音质量并没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    第二课P17-26
    古人调弦使用散音调弦、散音按音结合、泛音调弦三种方法。
    心胸开阔,在艺术上接受很多东西,不论东西方。
    个人笔记:《仙翁操》就是知名的调弦歌,散按结合的方法。
    第三课P29-36
    传统的古书中,比较强调手不要离开琴弦。比如说,挑七弦后食指要靠在六弦上、挑六弦后食指要靠在五弦上……这个方法肯定是对的,但是我有时候会离开(琴弦)。我的意思就是说,古代这些基本方法是对的,我们弹琴的时候还是要按照这些方法,但是不能太拘谨、太死板。
    弹泛音的时候,左手点泛音的手指尽可能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短一点,像蜻蜓点水一样。手指不是去“按”泛音点,而是去“点”泛音点,这样出来的音量是最大的,声音是最亮的、最纯的。
    只有顺着音乐的情感,出来的东西才能比较自然,所有的琴曲,甚至所有的音乐都是这样。你演奏的是音乐,而不是一个一个减字谱。
    第四课P39-46
    (模仿洞庭秋思)把琴弦的音高调得跟录音一样,一遍一遍地听,模仿他弹。
    “历五四如一”是弹两根弦,但是又不能弹得太响,所以有一个办法——右手弹的时候触弦浅一点,另外过弦要快一点,让四弦和五弦的声音基本上是同时出来的,感觉像是一个音。
    弹走音的时候,左手一定要有腕关节和指关节的配合,不能只用手指,而手腕、手臂都僵着;……古琴里有的走音要直上直下,有的地方却不能直上直下。演奏动作与出来的音是一对因果关系,“什么样的动作就出来什么样的声音和音乐”。所以我们的动作一定要对,手型要对,要放松,指关节、腕关节、手臂的动作要协调。……因为手型动作是顺妥自然的,所以出来的音乐也是自然、顺畅、动人的。
    第六课P59-74
    现在古琴的教材也很多,但内容基本都是以曲谱为主……我觉得这些教材的方法、范畴都没有超过张子谦、沈草农査阜西编的《古琴初阶》。
    一首曲子,你自己的体会如果有一定的价值,那么这个演奏版本就能够留下来。
    我的左手在“转圈”。这是谁的弹法?不是张老的弹法,是吴景略先生的弹法。
    我们现在分析的这首曲子也是这样,音量大也好,往下滑也好,往上“绰”也好,都是为了表达一种语气,一种音乐语汇的语气。……有了这个能力,你的音乐就会很好听。……(古琴)技巧上并不是很难,为什么还会有人弹得好,有人弹不好?这就在于对音乐语气的把握,或者音乐语气的表达。如果弹琴的人没有音乐感,一切免谈!一天练十个小时也没用。必须要有音乐感觉,必须要有对音乐语气的掌握。能够把琴乐里最细腻的东西都表达出来,把内心深处想说的话说出来,这样的音乐才会很好听,这样的音乐才会动人。
    古琴音乐也可以打拍子,比如忆故人,可以打拍子,但往往拍子不平均,这就是沈洽所说的“不均衡的律动”。
    关于“吟”“猱”时的动作。弹琴时每一个关节都要放松,包括要有准确的手型,如果手型不对,弹琴时可能动作呆滞僵硬、不灵活,手不灵活音乐出来一定是僵的。